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个正常心智的人,都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公共形象,比如在一些公开场合的讨论中,都希望给别人留下理性/讲道理/有逻辑的印象,即使不是给人留下聪慧睿智和知识渊博的感觉,也至少让人感觉自己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无赖和疯子,或者心智不健全的人除外。

今天的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社交网络构建的公众场合,经常面临让人群撕裂的热点事件,讨论和争论难免发生,但是理性和建设性的讨论却鲜见。

所以我有时候就倍感失望,生出一种可能中国人天生就不具备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能力的错觉,有人把这个现象归因为几千年的专制文化下中国人缺乏民主训练的结果,但是仔细的思考,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

但是事实却是在公众场合我们的确很少见到理性建设性的公共话题讨论,在扭曲的信息挟裹下,大部分人讨论问题的方式是:”因为….所以…”结构的,思考结构和逻辑能力明显的训练不足。

其实我自己也并没有多少成功的理性建设性的成功案例,相反,陷入情绪化的表达或者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情景却居多数,不过还好的是我认为这是问题,并试图寻找到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理性建设性的讨论首要要件应该是倾听和理解与你的讨论的对象要表达的内容,并就你们讨论的问题在事实和概念两个层面达成基本一致,如果没有这一点,我认为就没必要参与讨论的必要。

在激烈的争论中,即使不是面对面不再依靠声音的高低作为有理的基础,在敲打键盘的时候,很多人也不愿仔细的阅读和思考别人的真实表达是什么,就习惯性的靠着自己的猜测开始大肆鞭挞。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投射,扭曲别人的意思,按照自己的意愿树立一个讨论鞭挞攻击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至于概念达成一致,更不用说了。

第二个理性建设性的讨论,特别忌讳的应该是把讨论对象牵涉进讨论的问题的场景,让参与讨论的对象置身于话题的场景中逼迫讨论者表态和作出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正常不过的逻辑,但是这样的问题在于,你把讨论者牵涉进话题场景中,非常容易激怒讨论者,扭曲你自己的思考结构,也扭曲了其他讨论者的分析和判断,这时候我们常见的场景是相互进入人身攻击的阶段,最后往往是不欢而散,至于要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整个空气弥漫着愤怒谩骂。

而在非理性飞建设性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人往往特别喜欢因人废言,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你无法辩驳的观点或者说出来一个你在私下也会承认的事实,很多人会习惯性的通过找到其他的瑕疵来指责这个人说的是错的。

比如会指责私生活或者道德瑕疵等与观点完全无关的东西来证明这个观点或者事实是错的。

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中,很多人特别喜欢要求别人都是圣人,并且特别喜欢靠着想象把要讨论的事件或者人物与职业身份/地域/年龄/性别等简单化的标签联系起来,并靠着如此简单的标签开始想象完美的行为和道德应该是什么样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论。

我读到过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在理性讨论的最佳方式是少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带来逼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压力,而无法促进讨论共识的达成。

那篇文章的作者建议讨论者要多采用何种条件下你的观点才是正确或者错误的辩论方式,这样有益于讨论者把注意力聚焦在何种条件上,而不是观点本身。

因为…所以只能用来建立联系,对于共识帮助并不多。

所以这是一个开展理性建设性公共话题讨论的好建议。

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即使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也难免会和别人讨论问题,我的另一个建议是作为成年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逻辑学,并不需要像逻辑学者那样那么精通,但是应该进行基本的逻辑训练,比如三段论,比如演绎和综合,这样在公共话题讨论中,可以让我们保持基本的礼貌和修养,而不至于最后沦为骂街的泼妇或者胡搅蛮缠的辩棍。

最后,关于开展理性建设性公共话题讨论,我们不应该忘记讨论的初心,我认为至少有两个,首要的,最基本的是寻求共识。我们之所以对发生在异地他人的事情表现极大的关心,并积极的参与讨论,本质上还是对自我利益的关切,并且试图寻求在相似场景下如何行动的方案,那么寻求共识就应该成为我们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初心。次要的就是获得知识增量,锻炼我们思考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倾听/思考和理性的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既可以提高自己,也会改变我们的环境。

网络时代,其实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经不起被放在显微镜下由千百万人审视和观察,我曾经对一位朋友表达中国缺乏理性建设性讨论的土壤的失望,这位朋友在思考之后写了一段话,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作为本文的结束,我摘录如下:

每天,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在发生一些事情,有些我们知道,有些我们不知道,而有些就像骤然激起四溅开的水花,短暂剧烈,却终将恢复平静。

初看不能理解,会不自觉的与所有人一起站到对立面上去批判。我想我潜意识的后面表现出来的厌恶与吃惊,是在表明那些黑暗的低下的东西在我身心里根本就不存在,自己为自己竖起一面道德大旗,也与丑恶划清界线。也许在看到了更多丰富的细节,并连贯的去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之后,就很难把她看成罪人或被谴责的简单对象,也许过激言行的背后是急迫不得已和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而不一定是扭曲至极的心里。

我在想,我所有的言行举止公布于众,也是经不起推敲、放大的,每个人都会如裸露的困兽一般无处可逃。

人在很多方面还是动物,并非只有美好的事物才属于人性,理性照耀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英国诗人奥登说:魔鬼并非青面獠牙,而是长得和我们一样,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更多的,应是警觉自身,并表达诚实的立场。

然而,错误就是错误。错了就应该道歉。

二零一捌年一月十一日

全文完

话题:



0

推荐

陈志刚

陈志刚

25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实践者、思考者,分享者,孤独者,忘我者——一个浪迹运营江湖,虽然做井观天,但胸怀天下的无我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