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问:智能管道的核心是什么?要实现哪些功能?智能管道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对整个产业带来哪些转变?

答:技术上:智能管道的核心是为用户和合作方提供更易用的网络接入服务、更丰富的业务支撑服务,更融合的业务运营服务

本质上,智能管道的核心在于与第三方共享彼此的用户市场,是一种运营商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在技术、流程、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多方合作,以向用户提供体验更好的业务和服务的过程。

智能管道的核心功能应该包括基本电信网络接入功能,包括话音、短信、彩信;业务运营支撑功能例如计费、故障、维护等;市场营销功能例如广告、定价、促销等;客户服务能力例如咨询、投诉等

智能管道的价值在于运营商和第三方可以优势互补,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实现管道的价值最大化,并通过与第三方的有效合作,降低网络运营和服务的成本。同时对于用户而言,也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智能管道与其说一项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本质需要运营商和第三方之间,以更开放的模式进行合作,比如开放彼此原先所谓核心的能力和数据,进行共享和合作,因此,对产业的合作链条将有重要改变,产业分工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 2>问:如何打造智能管道?通过哪些机制来实现智能管道?有哪些管控手段?

答:智能管道打造需要三个层面的工作: 

基础数据开放:运营商和第三方彼此的用户数据、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开放网络能力的开放:对电信网络的建设、优化、维护、需要建立体系化的开放体系,并引入第三方和用户参与的机制营销和服务能力的共享:运营商和第三方彼此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共享。    实现智能管道,需要运营商建设能力开放平台、端到端的QoS运营机制、应用孵化运行环境、营销服务集中平台等基础性的平台架构体系。

 <3 >问:智能管道要求网络有哪些变化?如何稳步推进智能管道的建设,需要哪些层面的配合和优化?答:要求网络能够识别业务,并能够按照业务的体验需求,配置网络资源。

 这需要网络从接入网到核心网到业务平台到移动终端的端到端的QoS保障机制,并建立集中化的业务运营和管控平台。

< 4>问:智能管道建立后,客户将会有怎样的使用体验?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与计算资源之间将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客户的体验将能够更加差异化,不论是网络的接入响应还是业务的流畅性以及服务保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都可以做到差异化的服务。

基于智能管道,应用开发者可以细分客户体验需求,向服务提供者(运营商)提交不同的网络计算资源需求,并根据服务提供者与开发者签订的合约规则,生成响应的业务体验,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5 >问:结合贵司实际,谈一谈目前智能管道在国际市场的建设情况?

答:国际上,智能管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6 >问:中国电信提出要力争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中国移动也有相似计算,那么目前国内智能管道的建设情况如何,处在哪个阶段?取得了怎样的实效成果?

答:目前国内智能管道建设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期。尽管运营商都提出了智能管道的概念,并阐述了自己的定位,但是从系统建设的角度,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模式和明确的可操作的步骤。但是以能力开放系统建设为主要形态,各个运营商都开始尝试一定的智能管道的布局。

< 7>问:目前,移动宽带的发展将迎来了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实现移动宽带的标准化服务,第二波浪潮是提供差异化服务)第三波浪潮是建立智能,那么,基础运营商如何提供管道差异化服务,满足用户更多差异化的需求?

答:基础运营商管道差异化服务,可以聚焦在自身做好平台性的工作,依靠第三方合作,开放自己的用户数据,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运营商需要聚焦在那些能够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智能管道能力建设上,例如统一集中运营商的存储系统、标准可靠的电信网络接入服务等。

 

<8 >问:智能的建立将对运营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困难有哪些(制度层面、技术层面)?

答:智能管道的建立,将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降低运营商面临移动互联网应用冲击所带来的成本,并可以满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和体验。

但是,对运营商来说,也面临较大挑战:

在制度层面,需要运营商和第三方之间,建立起基本的合作和信任关系,这有赖于外部法律和制度环境的变化;同时在如何共享用户数据上,也涉及到用户隐私法律缺位的问题。

在技术上,运营商自身的网络、业务、支撑系统都需要较大的投入,以适应智能管道的建设需求,其技术复杂度和成本,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满足的。

 

话题:



0

推荐

陈志刚

陈志刚

25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实践者、思考者,分享者,孤独者,忘我者——一个浪迹运营江湖,虽然做井观天,但胸怀天下的无我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