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认为,企业之所以不同于市场的本质,是因为通过企业这种形式的组织,可以内化一些成本,从而能够比市场更有效率。

企业与市场,只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选择市场还是选择企业,是由成本和效率决定。当通过企业这种形式建立不同业务单元的合作和分工能够取得比市场合作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的时候,企业就成为必然选择。

但是反之,如果企业内的不同业务单元或者不同分工部门之间合作成本高于市场的合作,分裂就成为必然。

观察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改革,以及其内部存在的企业文化,其实可以为其公司化寻找一种制度上的解释,那就是企业内的合作成本已经远远高于了市场的合作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极大降低,必须通过市场契约关系的建立,重构合作模式,才能打破僵局。

企业内部的市场化即所谓“司内市场”的发展,是造成运营商组织变革当前趋势的关键。

司内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竞争为主的思维、文化、行为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不同专业线之间,已经成为主流,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通过合作获得收益远小于通过公司内部竞争所获得收益,更为严重的现象则是相互拆台,形成一种罕见的国企内部的部门之间的恶性竞争行为。

司内市场化的趋势,为组织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究其来源,则是有两个:

1)外部竞争压力的内部化:运营商的市场KPI考核机制,对增长的过度追求,一方面在获得市场收益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了内部的合作文化,在外部压力传导到内部的过程中,由于收益与成本分配的不均匀,利益与责任分配不合理,逐渐的鼓励了不合作文化

2)模拟市场的比较竞争思维:竞争文化的渗透自外而内的结果即为在管理层对不同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竞争的默认或者默许,意图通过比较竞争或者模拟竞争提高部门的运作效率,也很大程度上鼓励了竞争文化的成长。

司内市场,不同于真正的市场,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为,是不存在明确的游戏规则可循的,或者有的也只是潜规则,同时由于也不存在真正的可以货币化的收益衡量标准,尤其是其竞争的成本几乎不受货币预算的约束,使得司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于自由竞争市场,或者说司内市场的存在,使得运营商的内部机制趋于小农经济的形态,即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业务单元固守于自己的自留地,竞争越来越原子化,个人化。

司内市场的存在,对于运营商这样的国企,是制度的必然,也是环境的必然。制度的必然自然是因为国有产权制度存在的先天缺陷,环境原因则是在行业增长面临天花板,发展动力不足,不能创造更多的成长空间所致。

很多人关注运营商在市场的恶性竞争,鲜有人思考其内部根源,而司内市场的存在或许可以为这种市场的恶性竞争提供一种解释。

 

话题:



0

推荐

陈志刚

陈志刚

25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实践者、思考者,分享者,孤独者,忘我者——一个浪迹运营江湖,虽然做井观天,但胸怀天下的无我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