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无聊和空虚的存在,是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和应用勃兴的核心关键。这是笔者近读郑也夫教授得出的结论,在其专著《抵抗通吃》中,郑也夫教授提出在温饱解决之后,人类第一次大面积所遭遇的问题是:空虚和无聊。

而空虚和无聊作为贵族的专属的昂贵的消费品,一直以来与普罗大众相去甚远,直到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度的进步,使得温饱不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目的之后,大众才第一次遭遇存在以来深刻的哲学系命题:空虚和无聊的时候如何度过?

郑也夫教授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为空虚和无聊找到出口,那就是:堕落和升华。

有钱人的堕落当然是酒池肉林,但是毕竟有钱人是少数,没钱的劳苦大众是大多数,况且有钱人堕落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大众在道德上能够说服自己的。而升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一代大家,亦非人人可以为之。

所以,我们看到在没有社交网络之前,大众打发空虚和无聊的方式以小圈子行为为主,比如打麻将,玩票友,户外野驴,但是小圈子的局限性在于在你熟悉的人群中会在资源紧张而不够用的情况,或者不可用,能够凑在一起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空虚和无聊继续像苍蝇在大众的头顶飞舞。

而网络的出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虚和无聊所带来的压力释放问题,但是在web1.0时代单项和缺乏互动,使得人们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圈子或者同好,去打发自己的时间,为了解决认为的无聊和空虚,社会化的社交网络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不管facebook和twitter现状如何标榜目的之高尚,其最原始的动力和持续存在的驱动力,你不能不承认,就是因为解决了人们释放空虚和无聊压力的问题而得以勃兴。

为什么社交网络出现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什么最成功的社交应用首先出现在大学校园而不是高中或者商业公司乃至政府机构?

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使得闲暇资源要远远多于其他经济体,而大学生作为精力最旺盛的群体,同时也是拥有闲暇资源最丰富的群体,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群是是空虚和无聊压力释放需求最迫切的群体。

一起和打发无聊和空虚相关的社交应用都能够吸引大批的人群,交友、游戏、图片分享、音乐分享、乃至生活分享。

这令我想起国内的社交网站为什么存在忽起忽落的巨大落差,或者说并不成功,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大学校园,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是一个填鸭式的模式,在经历了高中艰苦学习的学生们,好不容易来到大学这个无人管束的地方,刚刚开始体验能够自我做主的现实世界的社交生活,或三五好友或花前月下,哪有心情理会虚拟世界的社交?

而至于白领,则是一个闲暇资源极度稀缺的群体,房奴、卡奴、婚奴,居高不下的城市生活成本,逐渐闭锁的社会上升通道,使得他们成为中国社会最焦虑的群体。

但是,为何微博类的应用在中国能够勃兴?这个问题要回答可以从博客为何在中国始终是高山流水来解释,那就是博客是一个精英式的平台,需要大把的闲暇资源投入,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白领或者是学者大学生,都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这样的平台。

相反,微博类的社交应用则满足了碎片下的中国以几乎零门槛的方式消费闲暇的需求。再加上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的社会矛盾的突出,为每个劳苦大众通过微博类的应用成为自以为是的“政论家”和“社会学家”提供了技术基础。

所以,以此观之,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就业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当闲暇成为中国社会大面积面临的社会性问题的时候,社交应用的勃兴则会进入新的阶段。

我们要相信以下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使得我们的空虚和无聊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1)城市化的大规模人口转移,中国迅速进入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2)不堪的城市管理模式。使得居住和通勤成为最大社会成本耗费原因

3)网络化,使得SOHO办公成为可能

4)各种技术工具的进步,使得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可能只需要2个小时就能完成

因此,对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来说,那些能够让人们消费闲暇,消除无聊和空虚的社交应用将具有最大的市场价值。

 

话题:



0

推荐

陈志刚

陈志刚

25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实践者、思考者,分享者,孤独者,忘我者——一个浪迹运营江湖,虽然做井观天,但胸怀天下的无我者

文章